两个故事,见证脱贫攻坚中的“老山精神”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0-11-02 11:31:55   【字体:

麻栗坡脱贫攻坚总攻动员大会。(供图)

他叫李运忠,2006年,26岁的他不慎踩上地雷,致使右小腿截肢致残,人生跌入低谷,一家人的生活也失去了依靠。

他叫胡天祥,父母身患重病,行动不便,作为家中独子,2008年,14岁的他初中没读完就提前踏入社会,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的希望。

面对不幸,他们比任何身体健康、家庭和美的人更有理由抱怨命运的不公。

然而现实的境况是,李运忠身残志坚,不但靠做茶养活了全家人,还被选为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胡天祥也没有向命运低头,22岁时他依靠扶贫贷款,开始发展种养殖产业,后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李运忠和胡天祥的家,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这里曾是“老山精神”的发源地,也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曾经高达29.42%。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差、增收渠道窄、内生动力弱等诸多致贫因素,麻栗坡县坚持以“老山精神”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激发动力,打赢了脱贫攻坚的“老山战役”。

今年5月,麻栗坡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082户74879人全部脱贫。

“老山精神”对麻栗坡脱贫的激励有多大,从李运忠和胡天祥的故事里,兴许可以找到答案。

正在犁地的李运忠。(供图)

“人不要怕困难”

李运忠家住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长地小组,村子距离边境线600多米。

不幸发生后,李运忠的心情一度低落到了极点。看着年迈的父母、瘦弱的妻子在田间地头艰辛劳作,自己帮不了忙,还需要他们照顾,绝望的他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好在有亲人的悉心陪护,让李运忠冷静了下来。“逃避非但不会为家人减轻负担,反倒会把他们带入更加绝望的境地。”他看清了现实。

生活还得继续。在公益企业的帮助下,李运忠装上了假肢,开始了适应训练。皮肤摩擦起泡、溃烂、康复、再起泡……经过三年的反复磨合,直到截肢处的皮肤被磨起了老茧,假肢也终于与身体协调一致。

干不了重体力活,但犁地、放牛等相对简单的农活,李运忠已能轻松应对。

村子距离老山主峰直线距离只有2公里,老山战役中那些不畏艰险、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一直在村民中口耳相传。

一次放牛时,李运忠与村里的老党员盘国亮相遇,闲谈中,老人聊起了老山过往的英雄事迹,并联系到彼此的生活境遇。

“人不要怕困难,像我在寨子里干活动作最慢,但没有让家里的一寸土地荒着。”盘国亮老人的鼓励,让生性好强的李运忠心有所动。

重体力活干不了,但他脑子转得快。在认真分析村里的发展条件后,李运忠瞄准村里种有600多亩茶叶的实际,于2014年开始做起了茶叶生意。

第一年,通过采摘自家茶叶和收购村民茶叶鲜叶,李运忠炒制了1.2吨干茶。不过,步子迈得太大,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茶叶迟迟卖不出去。

“坐等不是办法。”想到一年的辛苦将白费,李运忠坐不住了。思前想后,他决定主动上门推销。

主意一定,他便将茶叶分成小包包装,带着去县里及州内的其他各县,只要见到茶叶店就进去推销。

“老板,这是我自家种的原生态茶,请您品尝一下。”李运忠自卖自夸。

有茶叶店主拒绝购买,李运忠也不灰心,转而邀请店主品尝自己的茶叶,求其给出建议。

“炒糊了。”

“杀青火候不够。”

“必须买正规的炒茶锅。”

……

一条条建议,李运忠都认真记下。功夫不负有心人,靠假肢支撑,他拜访了近百家茶叶店,终于分批将1.2吨茶叶全部卖完,收入3万多元。同时,也与许多茶叶店建立了联系。

接下来的日子,李运忠对自家的茶叶生产方式进行了改造。做出的茶叶,还随时寄样品给各家茶叶店,并根据反馈意见不断改善茶叶品质,茶叶终于有了稳定的销路,最高可以卖到100元一公斤。在此基础上,他还通过网络平台,将茶卖到了东部沿海省份。

靠着这股不屈不挠的韧劲,李运忠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5年,他光荣入党,并于2018年被村小组党支部推选为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

长地小组有48户182人,建档立卡户有16户57人。李运忠在负责收购贫困户茶叶的同时,还与其签订了保底价,尽可能降低茶叶市场波动对贫困户带来的影响。

据统计,2019年,李运忠收购贫困户的茶叶鲜叶在10吨以上,全村贫困户也于2019年全部脱贫。

“目前干茶产量每年有3吨,正在准备建设加工厂,将产能扩大到5吨以上。”谈起茶叶发展规划,今年已经40岁的李运忠脸上挂着笑容,对未来,他信心满满。

胡天祥在自己种植的生姜地里自拍。(供图)

“光靠政府救济,一辈子都摘不了穷帽子”

开挖机、修车、搞电焊、在冶炼厂务工……离开学校后,胡天祥的打工轨迹都在文山州内,父母身体不好,他不敢走太远。

不过,勤奋工作,依然不能改变家庭现状。好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胡天祥一家被划为了建档立卡户,父母的医疗费有了保障,家里的危房经过改造也焕然一新。

“看到别人买了房、买了车,日子过得美滋滋的,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想归想,如何实现,胡天祥没有底。

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麻栗坡县在村组成立了“老山精神”讲习所,挂钩干部、驻村扶贫队员和基层干部会根据村里实际,反复宣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的“老山精神”,宣传扶贫政策措施,宣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故事,激励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耳濡目染中,胡天祥的斗志被彻底激发,他领悟出:“光靠政府救济,一辈子都摘不了穷帽子。”

有志不在年高。2016年,时年22岁的胡天祥,申请了5万元扶贫贷款,开始了养猪、养鸡。

不过,空有一腔热情,胡天祥的创业之路走得并不轻松。

“技术缺乏,经验不足,市场情况掌握不充分,一年下来,贷款全部亏完。”他总结称。

深入分析原因后,胡天祥改变了思路,除了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外,还独自前往省内外种植产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考察学习,先后引进并种植了生姜、魔芋、花椒、草红花等作物,包括自家土地种植和租地种地,种植面积超过100亩。

胡天祥种植的生姜,丰收在望。(供图)

在此过程中,自主发展产业的胡天祥还收到了县里发放的8万元补贴,种植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这个小伙子肯吃苦!”看到年纪轻轻的胡天祥脱贫致富,全村有一半的农户纷纷跟着他的步子开始种植生姜,村里的贫困户也随时跑来向他请教产业发展思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胡天祥引进种植的草红花,自己种了20亩不算,他还把种子发放给村民,带动村民种植了20亩,并在采收后负责回收。

至2019年,胡天祥一年的纯收入已达16万元。收入逐年攀升,他不但还完了欠款,还花几万元买了车,成为坪寨小组30户贫困户中,发展得最好的一户。他也先后被县里评为“光荣脱贫户”“致富带头人”。

事业起步,家里的生活得到改善后,命运的打击又一次降临,2019年,胡天祥母亲病重去世,没有子嗣的叔叔也相继离世。

换是他人,一年2位亲人去世,可能扛不起。

强忍悲痛,胡天祥为两位亲人办理了后事,还将之前与叔叔在一起生活的奶奶接到家中,与他和父亲一起生活,方便照料。

“事情来了,抱怨不起作用,只能乐观面对。”回忆一路走来的艰辛,今年26岁的胡天祥一脸平静,成熟的言语中,有着同龄人少有的从容和淡定。

对未来,胡天祥看得长远。“这两年觉得自己越来越有劲,再辛苦都开心。下一步要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发展。”展望完远景,胡天祥又补充一句:“我想在30岁前娶个媳妇。”说完,他黝黑的脸上,浮上一片绯红。  (人民网-云南频道)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