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协作】你舍友吹的葫芦丝,说不定来自这儿→

来源:人民网   2023-10-30 11:23:10   【字体:

正上大学的你,是不是常觉得宿舍舍友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把小提琴拉得美轮美奂,有的把架子鼓敲得节奏感十足,有的歌唱得优美动听。相信“身怀绝技”的舍友里,把葫芦丝吹得清新悦耳也不少。

那你知道吗?舍友吹的葫芦丝来自哪儿?

有可能来自这——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河西乡平易村的梁河县丝源葫芦丝乐器生产加工车间。它是云南省最大的葫芦丝加工车间,年销售葫芦丝2万支以上。全国各地的学生是主要消费群体。

其中有什么故事呢?一起来了解.

  

加工的葫芦丝。人民网记者 程浩 摄

青浦区帮建了葫芦丝加工车间

梁河县是“葫芦丝之乡”,上到七老八十的老年人,下到刚读书认字的孩童,会吹葫芦丝的不少。为何把葫芦丝加工车间建在平易村,而不建在其他村?

平易村是易地搬迁村,多是脱贫户。搬出来的老百姓如何“稳得住、能致富”?2021年到2022年间,结对帮扶德宏州的上海市青浦区出资698万元为村里建了加工车间,拢共两层,面积两千多平米。

车间建好后做什么用途?县、乡、村商量后,决定招加工销售葫芦丝的企业入驻。“葫芦丝是梁河品牌的代表,可全县没有规模化加工葫芦丝的企业。加工葫芦丝的企业入驻,能弥补这块短板。另外,加工葫芦丝需要人,能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河西乡党委书记刘向说。

  

上海市青浦区援建的葫芦丝加工车间。人民网记者 程浩 摄

2022年6月,葫芦丝州级非遗传承人倪开红带着团队入驻,成立梁河县丝源葫芦丝乐器生产加工车间。为帮助企业发展,村里减免了部分租金。

10月10日下午,加工车间里,傣族姑娘陈本欢正对一支葫芦丝进行加工组装。从去年6月到现在,她已在车间务工一年多时间,每月工资2800元。

此前,陈本欢和丈夫在苏州打工,每月每人工资四五千元。虽说还可以,可照顾不了家里,去年加工车间入驻村里后,她回村边务工边照顾孩子。“每天8点上班,中午12点下班,下午2点上班,6点下班,工作不累,离家也近,走路两三分钟就到。”陈本欢说。

像陈本欢这样的务工人员,在加工车间有十多个,他们中会吹葫芦丝的不少,可此前大多没接触过葫芦丝加工。要知道,加工一支葫芦丝并不容易,在葫芦、竹管、铜质簧片等原材料备齐的前提下,还需要经过打孔、制作、装置簧片、校音、上胶等多个程序,且每个程序需专业细心耐心,否则直接影响音色好坏。拿在竹子上打孔来说,要求孔壁向内倾斜,音孔准确,大小均匀。因此在务工人员制作时,倪开红请专业师傅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技能。

  

一名务工人员正在加工葫芦丝。人民网记者 程浩 摄

传到了“天宫”还想再发展

产业要发展,需要强链条。“因气候、土壤等原因,在梁河种植高品质葫芦有一定难度,目前我们这儿的葫芦多来自周边县市,但我们没有放弃尝试,请了专家作调研,争取打破葫芦丝原材料种植短板。”刘向说,党委政府引导平易村村民种植葫芦,加工车间负责回收,党委政府提供技术支持,慢慢改良葫芦种植技术。

种植、加工外,当地党委政府还有长远打算。“如果车间加工量持续增加,可助力我们打造集种植、制作、展演、旅游为一体的葫芦丝小镇。”刘向说。

平易村的葫芦丝产业只是梁河葫芦丝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当地不断培育壮大葫芦丝产业,基本形成原材料种植、加工、销售、培训的产业链条。此外,创办葫芦丝传承馆、实训基地,开展葫芦丝进课堂活动,开办葫芦丝假期传承班,举行葫芦丝文化旅游节……梁河县持续擦亮葫芦丝文化品牌,让葫芦丝逐步走向海内外。

在8月举办的中国·梁河葫芦丝文化旅游节上,来自尼日利亚的男孩何丹尼尔用葫芦丝演奏了一曲《龙的传人》,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来自缅甸的平平温学葫芦丝已有6年,她希望学有所成后能成为一名葫芦丝推广大使,去缅甸推广葫芦丝文化。

葫芦丝甚至传到了“天宫”。2022年,神州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里用葫芦丝演奏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网友纷纷点赞“名场面”,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航拍平易村。梁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葫芦丝文化的传播传承,让梁河县党委政府看到小小的葫芦丝还有更大的市场可挖掘。“我们将以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方式,促进梁河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梁河县政府相关领导说。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