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芒市:东西部协作盘活资产 小菌菇迸发大能量

来源:德宏州乡村振兴局   2023-11-27 09:44:11   【字体:

近年来,为提高易地扶贫搬迁资产盘活利用率,提升安置点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积极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强化资金整合、创新经营模式、发展产业项目、促进稳定就业等工作举措,着力发展壮大安置点集体经济,搭建搬迁群众致富幸福路,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芒市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坚持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权责明晰、分类管理、规范运营、突出效益”为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意见》,按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到户类资产,进一步明确易地扶贫搬迁资产范围和类型,科学确定易地扶贫搬迁资产权属,健全规范项目资产登记备案、运营维护、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等制度体系,落实后续管理责任,提高管护效益,有效解决项目资产“属于谁、谁来管、如何管”和资产收益“属于谁、谁来分、如何分”等问题,防止资产闲置浪费,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持续发挥效益。

注重资源开发,激活发展动能

 

 

提升功能盘活运营。大力鼓励支持安置点党组织统筹资源要素,充分利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对安置点帮扶车间给予一定政策倾斜支持,对帮扶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和功能完善,谋划实施产业项目,发展壮大安置点村集体经济。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投入帮扶资金1250万元,在芒市风平镇实施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食用菌)帮扶项目。

资源发包闯新路。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将帮扶项目建设的食用菌菌棒生产房、标准化培养棚及相关附属设备等村集体资产出租给企业,与企业签订长期租赁合同,按年收取租金,实现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资产参股稳收入。和谐村、芒赛村等将村集体经济投入企业,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按每年2.7万元的收入与企业进行固定分红,将闲置的集体资金有效利用起来。

深入调研找症结,精准定位选产业

要实现搬迁点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关键在产业、重点在就业。上海市青浦区援滇干部深入搬迁点进行入户走访,全面了解搬迁点人口结构、劳动力现状、务工需求以及就业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为实施产业帮扶打牢基础。经过市场调研、前景分析,结合菌菇产业市场前景好,种植土地和技术要求门槛相对较低,在初加工阶段用工需求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可有效解决安置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弱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等特点,确定在搬迁安置点发展菌菇产业。坚持先评估后决策的原则,根据芒市7个搬迁安置村中有5个划归风平镇管辖,搬迁人口2.7万人的基本情况,将项目建设在搬迁点附近,辐射周边4个搬迁安置村,有利于周边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发展产业和就近就业。

 

 

企业引领树信心,联农带农促增收

芒市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命脉所系,采取大力推介、实地考察、招商对接、视频连线等多种方式,深入与投资企业沟通,对企业及项目的投资实力、投资规模、经营模式、经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判,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从事菌菇行业20余年,在食用菌新品研发、种植和管理上卓有成效,推广种植白松茸、姬松茸等品种赢得较好市场反响的芒市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运营企业。采取“企业+技术员+农户”模式,由企业垫资(即在购买菌棒时农户出资50%,企业垫付50%)扶持农户种植,并与农户签订协议确定收购价格,消除后顾之忧。在种植过程中由公司的技术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并对产量突破6吨/亩的种植户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或招聘成为企业技术员,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红木园村的一户农户家里有5口人,2022年种植白松茸2亩,纯收入达13万元,有1人还到芒市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务工,每月收入4000元,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勤劳致富的希望。

对于脱贫户及“三类人员”,企业全额垫资,每户发1亩菌棒,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确保每户最低收入1万元,如收成不足则由公司补足1万元,为他们树立了种植的信心。在菌棒生产环节,还优先招聘脱贫户及“三类人员”到厂区务工。加工阶段可带动周边临时性务工人员392人,其中带动脱贫户及“三类人员”80人,2023年发放务工工资368万元。

芒市风平镇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食用菌)帮扶项目只是东西部协作成效的一个缩影。2021年至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在芒市持续投入帮扶资金11953万元,实施项目26个,涉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教育卫生、劳务协作、干部培训等多个领域,深入推进芒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边疆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