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引领振兴】监测帮扶、培训就业……云南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3-06-26 15:04:17   【字体:

开栏的话

云南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全力以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聚焦成果转化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具体实践中,云南各地紧扣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美。

6月25日起,“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教育引领振兴”专栏,推出一批促农增收的探索实践典型案例,为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稳定增收提供引路典型、鲜活教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近年来,云南省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但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并不轻松。如何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主线,聚焦监测帮扶、培训就业、产业发展,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重要的任务和最有力的抓手,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狠抓落实,今年一季度,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5%,达4631.7元。

织密监测帮扶网,筑牢防返贫底线

省级部署,“定调把向”,制定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云南省制定实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按照省级相关行业部门细化年度工作要点,州、市部署工作计划,县、乡制定具体方案的工作思路,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落实到户、到人的帮扶措施,对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开展“一对一”重点帮扶,已累计消除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风险16.3万户、61.6万人,实现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户动态清零。

季度调度,“凝聚合力”,行业部门一体推进。今年,云南全省确定收入监测线为8050元,并建立按季度统计的工作指标监测体系,针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开展季度集中排查和收入信息采集录入。省乡村振兴局充分发挥省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调度推进、跟踪服务的职能职责,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行业部门开展季度专项调度,合力推进重点工作,做好监测对象信息数据更新和完善,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入户排查

每月排查,双向协同,监测帮扶“不留死角”。全省乡村振兴系统把“实事求是”作为脱贫人口收入核算的唯一原则,压实监测帮扶和信息采集工作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监测帮扶程序和标准、精心组织好集中排查各项任务,实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核查”,采用农户线上自主申报和干部线下常态排查双向协同的监测方法,实现动态采集监测、动态分析预警、动态调度推进,有效防范脱贫家庭因病因灾返贫风险,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

技能培训增本领,就业质量有保障

叉车师傅驾驶黄色叉车起重装卸货物,面点师傅和起面团放入齐身高的蒸笼,焊花飞舞间焊工师傅操练手中焊枪……这些场景同时出现在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的一场乡镇集市上,只是这场集市不是展示销售农产品的,而是一场劳动技能“展销会”。如今,云南省各地正不断创新职业培训动员方式,增强群众的职业技能培养意识,提高群众对培训工种的知晓率。

工作人员深入村寨进行劳动力转移就业摸底调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供图

通过培训意向书、意愿收集小程序等渠道,人社部门能够直接掌握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意愿及就业意向,并同步收集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岗位信息,对接企业召开现场招聘会,帮助群众了解用工市场需求,调动其主动培训的积极性,提升培训实效。

聚焦全省重点产业,云南省还针对不同类型的脱贫劳动力,精准分类开展技能培训。对脱贫家庭青壮年劳动力推进人人持证培训,对务农人员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对新成长劳动力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对返乡回流劳动力实行就业跟踪服务……一季度,全省开展脱贫劳动力培训18.7万人,同比增加4.9万人。

焊工培训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供图

一技在手,饭碗不愁。为助力脱贫劳动力增收,云南省打出转移就业“组合拳”。一方面,派出稳岗工作组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对接搜集优质岗位,搭建沪滇两地就业“直通车”,提供一站式、智能化、便利化的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驻外劳务工作站、劳务中介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输出的脱贫劳动力就业有岗位、收入有保障、失业能转岗。一季度,脱贫劳动力省外就业112.9万人,省内县外就业67.8万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工资性收入达2946.5元,同比增长24.7%,实现了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量和质的双提升。

产业振兴强动能,联农带农助增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云南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推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路径,积极培引农业市场主体,近年来,云南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领军企业,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逐年壮大,形成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61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8万个。如今,全省已培育形成帮扶主导产业26个,每个脱贫县均有2到3个特色产业,2.8万个经营主体与163万户脱贫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据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石云天介绍,脱贫后,全州启动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谋划打造咖啡、草果、茶叶等10个现代农业特色庄园。其中,草果产业实现综合产值达13.2亿元,带动4.31万户16.5万人稳定增收。

草果

在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5万亩。近年来,为丰富草果产品形态、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怒江州联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在草果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围绕调味品、功能食品、护肤品、中药制剂等方面开发了7个系列40余款产品。

“在中交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目前已有8家加工企业落地,22条生产线投产,草果正气茶、泡草果等深加工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怒江州科学技术局局长和春梅介绍,“下一步,怒江州将依托科研机构持续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把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云南向全省88个脱贫县选派产业发展项目技术服务团,提供个性化技术服务,实现“一县一业一团”精准服务。技术服务团采取直接到一线或通过视频等方式给予技术指导的服务方式,实地工作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90天。今年1月至4月,18个上海院士专家团队在云南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11名上海专业技术人才在云南工作。

建水“金剪刀”疏果队

大力培育乡村工匠、致富带头人,引导大学生到村、能人回村、农民工返村,培育一批电商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云南省充分发挥乡土人才联农带农助农关键作用,采取“党组织+乡土人才+村民”模式,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引入经营主体,组织化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水果种植等产业,乡土人才作用不断显现,勾勒出一幅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支撑、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振兴新图景。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