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引领振兴】特色产业联农带农,大理州拓宽脱贫群众致富路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3-06-29 15:26:23   【字体:

开栏的话

云南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全力以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聚焦成果转化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具体实践中,云南各地紧扣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美。

6月25日起,“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教育引领振兴”专栏,推出一批促农增收的探索实践典型案例,为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稳定增收提供引路典型、鲜活教材。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经营净收入作为农民收入的基本盘,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强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建设,带动脱贫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培优产业,构建硬底盘

大理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和加快乳业、核桃、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一系列发展规划和特色产业政策文件的印发实施,加之11个脱贫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明确了全州培优产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行动路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构建起覆盖全产业、联动各环节的产业发展规划“一张图”。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大理州加快推进核桃、蔬菜、水果、中药材、乳业及肉牛、生猪等重点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以来,以乳业为突破口,大理州在云龙、祥云、永平、巍山、洱源、鹤庆、剑川、宾川、南涧9个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标准布局“8+1”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生鲜乳40万吨,生产、加工、销售链条联结更加有力,乳业综合产值预计达100亿元以上。

得益于良好的气候环境和适宜的自然条件,大理州已成为云南省主要的奶源生产基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奶牛养殖、牛奶加工、乳制品外销基地。经过多年培育,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云南欧亚乳业有限公司、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产值过亿元的乳制品企业已在大理做大做强。未来,百亿级的乳制品产业将在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成为大理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中重要的板块之一。

育强主体,激发新活力

产业发展了,如何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生产的轨道?大理州给出的答案是:不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形成经营主体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作为诺邓火腿的原产地,大理州云龙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做强以诺邓火腿为支撑的生猪全产业链“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扎扎实实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为高山河谷地貌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家庭车间”便是云龙县发挥农民在农业产业中主体地位的一种模式创新。云龙县诺邓村50岁的村民李利勋原来主要靠种苞谷、打零工维持生计,但现在他家成了诺邓马金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家庭车间”。每年冬天,公司将腌制好的火腿送来,他一天约花4个小时对火腿进行检查,等到1至3年后火腿腌制完成,工厂再进行保底回购,货源、工序、销路都不愁了。村民足不出乡,不仅能获得挂火腿的场地租金,每月还能收到每只火腿2.5元的管理费,一年能带给家里近六七万元的收入。

“家庭车间”这一利益联结模式将村里的闲置房改造成发酵房,既能缓解公司土地紧张的问题,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也能将一部分利益让渡给周边村民,调动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和农民紧紧绑在一起了!现在就是要共同致富,企业才能走下去。农民管护火腿的积极性强,火腿安全就有保障。”诺邓马金桥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琨斌介绍说,现在有40多户农民像李利勋家一样成为“家庭车间”,共存放了2万只火腿。

随着云龙县全力推动诺邓火腿产业发展,企业、合作社等主体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目前,云龙全县有近3万人从事火腿腌制、销售等相关工作。从家庭作坊向集约化生产转型,推动“土特产”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云龙县只是大理州育强市场主体、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

紧密联结,共走致富路

通过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大理州把加强产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企业倍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倍增、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据统计,全州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362户、农民合作社6404个、家庭农场11015个,其中,围绕“一县一业”培育龙头企业283户、农民合作社4007个,分别占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总数的78%、63%,有力促进了主导产业发展。

“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电商+农户”等多种组织模式在大理州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服务协作、订单生产、流转聘用、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在全产业链发展中的增值收益。

如今,全州家庭承包耕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69.59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6.61%,其中流转入新型经营主体42.1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60.58%。362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69.17万户农户发展生产,户均增收4666元;同时,还带动3.58万人就地就近就业,2022年支付劳动者报酬达13.5亿元。6404个农民合作社带动26.07万户农户社员、5.65万户非社员农户发展生产,对社员开展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4802个,占农民合作社总数75%。11015个家庭农场带动4.9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

2022年,大理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跨过700亿元台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91元,其中经营净收入7600元,分别高于全省、全国221元、628元。值得一提的是,全州新型经营主体保持对10.97万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和三类低收入人口带动全覆盖,“双绑”率达98.3%,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