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生态产业 实现华美蜕变
——曲靖市罗平县洋洞脚村致富带头人联农带农典型案例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4-02-04 09:24:52   【字体:

“能参与乡村振兴这个伟大的事业,为地区发展尽一份力,我很有成就感。”曲靖市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小新寨村党总支副书记、罗平县洋洞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文说。陈小文出生在旧屋基乡的一个普通家庭,技校毕业后,曾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水电工,后来在菜籽油行业一干就是6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5年陈小文回家过春节,听说乡里大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返回家乡,在洋洞脚村种起了水果,办起了农家乐。

新思路拓展新局面。洋洞脚村紧挨着曲靖市鲁布革三峡风景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小文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洋洞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三个组织化”建设,为洋洞脚村争取了第一批援滇资金200万元,争取鲁布革电厂帮扶资金96万元,种植了200亩丑柑。在陈小文的带领下,全村村民成了股东,村民每亩收益可以达到2500元。陈小文还把“洋洞脚”注册成商标,开发了“洋洞脚”系列农产品,那色菜油、彝家小锅酒、灰刨辣椒面、那色泡姜等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良好,为集体经济创造了价值。

新视野走出新路子。以党建为引领夯实基层组织,以人才培育为依托挖掘乡贤能人,以凝聚共识为抓手整合资源力量等有效措施,大力推动了洋洞脚村的发展。一是形成了以群众为主体的产业发展道路。村集体、村民将手中的土地等资源以入股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统一进行管理、经营。二是形成了以市场为主体的产业发展路径。成立了罗平县洋洞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为机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有效整合人才、资源、产品、市场、渠道等要素,让群众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三是形成了以营销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建设那色超市,与云乡小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云乡小丽、哥哥回村抖音号联合经营,以合作社形式开设农家乐等,采取网络直播带货、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实现了小村落的大产值。通过收购蜂蜜、油菜籽、辣椒等带动周边118户487人增收;开设特色农家乐13家,精品民宿8家,各地游客到村品农家菜、跳彝家篝火、住农家小院,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增收150余万元;建成200亩的脐橙、沃柑种植基地,实现村民就地务工,累计用工500人次,带动群众增收50000余元,产业发展真正成了群众的“钱袋子”。

新时代开创新天地。一是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围绕自然风光,观云海、游三峡、看电站等持续做强山水旅游、特色旅游产业;继续发展脐橙、沃柑、杨梅、枇杷等采摘产业,年均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以野生鱼、辣椒面等为主打,持续做好系列饮食品牌。二是立足项目建设承载。积极争取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资金776万元,同时,积极争取专债资金,对洋洞脚村的提质改造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划,具体有建设特色寨门、改造村中道路、铺设污水管网、建设特色民宿、提升服务品质等。三是立足市场经营主体。结合本乡发展实际,积极与县内外龙头企业接洽,与各村公司、合作社深度对接,整合资源、人力等优势,形成以三级公司为平台的运行管理体系,充分落实“双绑”机制,能够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做强、群众利益稳定增收发展的良好预期。四是立足历史文化记忆。建设历史博物馆,吸引老工人、新一代到这里“探亲”,弘扬宣传改革开放、创新奋斗精神;围绕石墙文化,打造别具特色的康养休闲高端石墙民宿群,让这里成为知名的避暑胜地、康养福地。

“今后,洋洞脚村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以‘旅游+’发展为主基准,推动实现村集体功能、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资产价值的四个转化,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奋力实现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谈起羊洞脚的未来,陈小文信心十足。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