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指山市毛纳村:种下一片叶子 播撒连片希望

来源:农民日报   2024-03-11 09:02:26   【字体:

海南省五指山市满目青翠的热带雨林里有一颗明珠——位于水满乡的黎族村寨毛纳村。驱车行至毛纳村村口,3万多根竹子搭建成的游客中心率先映入眼帘,一股浓浓的黎族风情呈现在记者眼前。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毛纳村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勉励村民们把当地特色产业做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正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叮嘱,毛纳村致富增收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水满乡组织委员王莹介绍:“眼下旅游业快速复苏,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毛纳村的茶业经济和旅游产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毛纳村人的迫切期盼。”

如同“水满”在黎语里有“古老、至高无上”的含义一般,毛纳村不仅海拔高、纬度低,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黎族村寨。134位常住人口中黎族群众占96.9%,藤编、黎族民歌等文化遗产在这里历史悠久,尤其是黎锦——这一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在毛纳村姑娘们的手中得到充分传承,从筒裙、头巾、花带,到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一针一线都透露着精巧技艺和文化内涵。

当然,独特的自然条件也让这里成为野生“大叶茶”的最佳产地。土壤微酸、土层深厚,加上四季温差小、终年云雾缭绕,长在热带雨林深处的大叶茶味甘清甜,唇齿留香,采茶季从2月可以一直持续到10月。

“以前我们这里种茶都很‘佛系’的,不剪枝、不打药,纯野生,现在我们鼓励村民规模化种植,大叶茶也回馈给了茶农日渐富足的生活。”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有寿的记忆中,虽然大叶茶早已是毛纳村历史的一部分,但以前生产方式落后,加之村子位置偏远,守着满山好茶卖不上好价钱,村民只能靠外出务工来勉强维持生活。

从2017年开始,毛纳村围绕“小而美、美而精”的发展定位,大力打造“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公共品牌,形成茶叶生产为主、林下种养为辅的农业产业体系,并通过引进茶企业、兴办合作社的方式,扩大毛纳村大叶茶品牌影响力。

村里“和茹手工茶坊”的老板娘王菊茹就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以前村里只有我家卖茶叶,你看现在,村道旁的这些小店都能买得到。”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毛纳村时,就是在她的手工茶坊里观摩炒茶技艺,还买下了两袋茶叶。如今,这里已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点”。

这些年来,王菊茹和老伴打理着自家的50亩茶园,过去他们一直以卖茶青为主,2017年,老两口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手工茶坊。“去年我们的茶叶收入有8万多元。”王菊茹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把收入都投入到扩大经营上,在前面建了新的茶厂。”

过去几年,在村“两委”和合作社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毛纳村村民加入茶产业,大叶茶已经成为村民眼中致富的“金叶子”。

离王菊茹的茶坊不远处,一座二层小楼矗立在一片苍翠之中。这是“毛纳和茹茶叶专业合作社”所在地。2022年,水满乡政府使用衔接资金实施了毛纳“和茹茶叶专业合作社手工茶坊项目”,建起了这栋240平方米的建筑,内含手工炒茶区、晾晒区、揉捻区、仓储区、检测区等各道工序。

据了解,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毛纳村里有发展茶产业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在这里学习茶叶种植、采摘、制茶及茶艺等全流程技术,同时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为农户提供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实现茶叶种植、苗期管护、采摘、收茶以及加工“一条龙”服务。

“春茶茶青能卖到40块钱一斤左右,茶农采一天就有一千多元收入。”王莹介绍,目前村里共有9家茶厂和3家茶叶合作社,通过签订协议,以市场价收购农户全部茶青,保证村民只要产得出,就能卖得了。

如今,在茶产业的带动下,毛纳村的农家乐、茶坊、文创产品、民俗文化表演等休闲产业也渐成气候,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打卡地。截至目前,毛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81元;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茶青收入245.7万元,同比增长150%。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