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大理“五个坚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3-03-16 14:54:12   【字体:

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先行,整合资源资产,因地制宜发展,久久为功推进,走出一条项目化、产业化、特色化、组织化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2022年,全州1059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95.4%,406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占36.6%。

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抓到底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夯实执政基础、推动共同富裕的着力点,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推进,做到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实施。一是抓实“一把手”。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年度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州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各级党组织书记从思想上重视、从资源上整合、从项目上推动。二是绘制“规划图”。坚持规划先行,2012年起组织3轮“集中攻坚战”,2017年底全面消除“空壳村”,2020年全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2021年起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用3年时间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平均达到10万元的目标,亮出保底线、划出平均线。三是跑好“接力赛”。全州各级党组织聚焦发展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抓结合

坚持因村制宜、区域协同、整体推进,发挥地区优势,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资产变收益。一是突出市场导向。把市场作为推动发展的“引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灵活、管理有效、运行稳健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结合实际找准发展定位,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二是突出资源导向。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城市拉动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招商合作型、资源开发型等发展模式,切实走区域化、差异化发展路子,不断拉大“长板效应”。三是突出产业导向。紧紧围绕“两城一区、三个走在前”战略目标和打造“中国最美乡愁带”等要求,结合“一县一业”发展思路,坚持“自主造血”式发展,统筹推进集体经济项目,在形成固定资产、保障投资收益的同时,推动特色产业品牌化,不断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坚持抱团发展,集中力量抓项目

紧紧抓住中央和省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一政策“东风”,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思路,认真谋划项目、研究项目、推进项目。一是精心储备“谋项目”。州、县市成立项目组,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储备一批效益好、质量高的项目,编制形成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2019年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以来,全州累计申报项目402个,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2.01亿元,撬动地方财政资金、社会资金近3亿元。二是全力以赴“抓项目”。统筹资金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每年择优选取条件成熟的部分县市,整合分配资金“打包”实施项目,不撒“胡椒面”,实行抱团发展、整体推进,不断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三是分类指导“督项目”。坚持分级分层负责,把工作细化到规划、申报、立项、实施、监管各环节,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调研督导机制,定期研究分析、行业系统指导、集中调研检查,强化项目全过程管控。每个项目村各明确1名县级、乡级领导挂钩,选派不少于2名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作为联系指导人,第一时间帮助联系村答疑解惑、推进项目。

坚持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抓发展

压实县乡党委主体责任,通过四级书记领办项目、组织部门政策推动、财政部门提供保障、农业部门牵头实施、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着力形成上下联动、条块衔接的工作格局。一是整合工作力量。州级、县市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统筹协调、县市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强化部门帮扶,形成合力解决项目土地流转、用地规划、环评、融资等困难问题。二是整合资金资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效应,整合沪滇帮扶、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资金,鼓励村集体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投资入股和就业参与等方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各县市每年整合安排资金项目重点扶持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不少于15个,每个项目整合资金不少于50万元。三是整合人才资源。实施好农村“领头雁”工程,抓实“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和驻村工作队员作用发挥,把返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青年人才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力量。依托全州112个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786名,把在外务工、创业的能人吸引回村,带领村民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共建共享,发挥作用抓效益

始终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开源、管好、用活上下功夫,推动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是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在保证村级公益事业、民生保障、后续发展资金的同时,统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组干部待遇激励等。州级出台加强村干部管理激励若干措施,明确每年可持续经营性净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村干部个人可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发放相应集体经济创收奖,同步指导各地制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帮扶救助管理办法。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安排必要的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救助资金,对救助对象开展产业、就业、医疗等帮扶,帮助救助对象渡过生产生活难关,化解返贫风险。截至2022年底,全州有310个行政村开展了集体经济帮扶救助工作,帮扶资金累计超过320万元,受益群众2605人次。二是完善“三资”监管机制。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村级重要工作事项、重大资金支出均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开展。配强“三资”业务管理人员队伍,加大教育培训和资金管理使用,指导乡村建立收支明细台账,进一步强化村级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健全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之间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村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让广大群众充分参与进来,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