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元阳:摘尽枇杷一树金

来源: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2024-04-19 10:23:29   【字体:

近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南沙镇呼山村万亩枇杷基地的枇杷果实累累,成为“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的生动展示,游客一边品尝着鲜嫩枇杷,一边拿起手机记录乡间美景。2023年底,呼山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实现了“群众增收走在前,产业振兴作示范”。

 

呼山村万亩枇杷基地

 

攻坚克难为人先

呼山村党总支书记罗华介绍,呼山村委会距南沙镇政府12公里,属于干热河谷地带,以前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只能种一些木薯、玉米、花生、黄豆,都是零星的传统产业,村民收入不高。

2006年,党员李开义及现在担任元阳县幸福枇杷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社长的张财仙等6个村民走出大山,到100公里外的蒙自新安所考察后,以每棵8元的成本带回200棵枇杷苗。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呼山村有880户农户有了自己的枇杷种植基地。到2023年,全村实现2.8万亩枇杷连片种植,其中挂果的已经达到1.5万亩。

 

村民采摘枇杷

 

携手共进强合作

现在,全村的明白人、带头人由原来的6户拓展到68户。黄志忠、王盛光、张才先、杨有亮等致富带头人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挑起产业发展“金扁担”。

2023年10月,呼山村党总支牵头,把村民组织起来,及时创建元阳县幸福枇杷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540多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其中理事会成员11个。“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共赢模式,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施肥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带领乡亲们产业联动、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南沙镇党委书记李家亮介绍。

为了解决枇杷销售上的难题,合作社积极争取资金,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2023年9月投入财政资金270万元,建设3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今年2月竣工使用。村集体还拿出一部分资金,由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近百公里的产业路,让农产品搭上快车道。

呼山村还采取“强村带弱村”的办法,组织幸福村小组与呼山村小组、团结村小组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三个村的共同发展。

 

即将外运的枇杷

 

科技赋能促转型

采摘枇杷的时间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前后只有40多天。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枇杷销售遇到了新难题。能不能把采摘时间延长到100天以上?在罗华、张财仙等致富带头人的倡议下,尝试在不同海拔栽种不同品种。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教授、枇杷种植专家郑少泉的精心指导下,选择900亩嫁接试种。现在,枇杷到每年9月份就开始熟果,到第二年的4月份才基本结束,前后差不多150天的时间。目前,有3个新品种在呼山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样是每亩500公斤的产量,但由于品种优质、错峰销售,产值翻了3倍。特别是三月白枇杷品种深受消费者青睐,远销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此外,依托国家科技特派团、陈厚彬专家工作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元阳黄精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技术力量,指导品种改良及嫁接技术培训。还尝试林下养鸡、鸭等,实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也降低了种植成本。

2023年,呼山村枇杷产值达到4500万元,加上枇杷产业带来的二三产业融合,仅此一项就实现户均增收8万元以上,年收入最高的农户已突破45万元,枇杷树真正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      分享到: